电视新闻写作的具体要求
一、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是电视新闻写作最起码的要求。然而,有些新闻却达不到这个要求,以致声画两张皮。 怎样做到声画对位?怎样组成一条图像和声音和谐统一的新闻?有3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供选择: (1)先把稿件撰写好,然后再编辑画面。有些预知性新闻或者重大报道任务,记者事先已经了解到基本情况和程序,可以先写稿,但写作时必须要设想画面构成。 (2)先把图像编辑好,再根据画面撰稿。多数情况下,这种办法不但容易达到声画对位的要求,而且容易作到画面、文字相互协调。 (3)事先准备好一个提纲,一边编辑一边写稿。有些新闻时效性强,记者为了抢时间,边编边写,写好后马上配音。 有些新闻在拍摄时就对画面编辑进行了构思,对文字写作进行了考虑,记者胸中有数,边编边写。 二、学会“写画面” 电视新闻写作也是一种创作。表面上看,口语化写作似乎不太严谨,也不像文字新闻那样淋漓尽致地将新闻内容全部用文字表述。实际上,电视新闻写作在某种程度上讲达到高标准是十分不易的。 为什么“写画面”作为电视记者,必须学会“写画面”。 记者头脑中首先要清楚,自己写的文字,配上画面在屏幕上起什么作用。 写画面,简单地讲,就是当屏幕上出现画面时,文字就要尽快说明,解释画面展示的特定内容。画面本身虽具有视觉形象,能够“自己说话”,但它仍然受到自身特性的局限。画面语言,作为电视传播中非常重要的表现元素,成为新闻报道的不可缺少的形象语言。当我们在认同画面是形象传播中的重要表现元素,甚至是第一要素的同时,也要看到它自身的局限,这也是电视写作为什么要学会“写画面”的原因所在。 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有长有短的,我们具体地分析一下电视画面的缺陷,同时寻找一下弥补的办法。 1.画面难以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 虽然观众可以通过画面感受到人物的表情、神态,可以从中感受到人物的情绪状态。但是人物的内心活动却不能从画面上直观地展示,必须通过文字或人物自己说话来表露。 2.画面对未拍摄到的已经发生的事物不能够以活生生形象方式再现。 有些突发事件,或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事件,电视如果拍摄不到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就需要文字来叙述。为了体现现场感,记者可以拍摄事件过后的现场环境加以补救,或让当事人讲述来增加可信性,用文字解说加以分析、解释。这时,文字就成为新闻非常重要的表现元素。 3.画面对展示未来,回忆过去受到限制。 现在,电视可以利用特技来绘制未来,也可以利用活动图像资料来追溯往事。不过,特技绘制的“未来图画”必竟不是真实的,它只能让人们产生联想,而不能让人们深信不疑。以往的活动图像资料只能局部地、有限度地唤起人们对往昔的记忆,而不能全面地、自由地表现过去。同时,“未来图画”和“过去的图像”由于时间跨度,也给观众造成一定的距离感。在没有图像资料的情况下,记者可以让人物借以说的方式来回顾,如果人物无法上电视说话或者人物的讲述需要压缩、概括、提炼,那只能借助于文字表现。通常的作法是,拍摄一些与过去有关联的画面或笼统的画面,配上解说进行回忆、讲述。 4、 画面对缺少行动、没有形象特征的事物难以生动地表现。 比如科技成果、重大决策、政府文件、简单的生产过程等。 这些报道内容完全用口播报道过于死板冗长,多数情况下采取画面、图表、字幕、讲话、解说相结合的方式加以报道。 这时,新闻要依靠解说来组织结构、承上启下,以致于表述主要内容。 5.画面对新闻要素的具体交待受到限定,需用借助文字明确回答。 新闻中的“5 个W”常常要用文字说明、解释、介绍。虽然可以用字幕方式将特定的人物身份或环境进行提示,但字幕提示往往是人物在画面上说话时,让观众有一定时间辨认。 如果人物在活动,或不用同期声,那就一定要文字解说来交待地点环境、事件发展,事件的原因所在则更需文字解说来补充说明。 怎样“写画面” 怎样“写画面”?“写画面”有什么技巧?前面我们分析了画面的局限性并提供了弥补的方法,再来分析一下技巧上的不同处理。 1.“写画面”要遵循视觉逻辑 所谓视觉逻辑,是指文字受画面支配这一现象。在电视写作中,文字在纸上看起来顺畅、连贯,读起来也悦耳动听,但是这不一定意味着是篇好的电视新闻稿。因为,文字时刻受到视觉逻辑的制约。 同时,遵循视觉逻辑还包含观众收看电视新闻的视觉逻辑。例如,在一条消息中,时间和地点要按照时间顺序变更。 在文字新闻中, 记者可以转换时间和地点,可以跳跃式处理。 但在电视屏幕上播放的新闻报道中,这种转换则会把时间和地点搞乱了。记者不能将晚间举行的一次会议转换到早晨进行的人物采访,然后再回到晚上的会议上。短新闻中时间和地点不可以切换,有效的方法是将不同时间、地点发生的新闻进行“分割”处理。即先讲早间的事,后讲晚间的事。我国领导人出访的消息,基本上都是这样处理的。在深度报道中,时间、地点的转换是随着新闻内容层层深入而变换。深度报道结构灵活,但是并不意味着在一个段落中将时间、地点顺序搞乱。那样,观众就会弄乱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美国《48小时》节目有 50分钟长,在每一个层次、段落中都非常清楚地转换时间地点。这个节目结构比较灵活,但层次非常清楚,观众看起来并不感到迷惑。 2.不要同画面重复 在多数情况下,利用解说来补充画面没有提供的内容,或者画面上展示不够明确的地方。“声画对位”并不意味着画面上出现什么,文字就写什么。举例来说,假设写一段电影明星×××表演溜冰的内容,如果写成“电影明星×××在做溜冰表演”,就会同画面提供的可视信息重复。好的办法是提供补充信息或背景材料,可以写成“电影明星XXX 的业余爱好之一是溜冰”,或者写成“×××从少年时期就迷恋上溜冰表演艺术”。 3.不要与画面“竞争” 试图让文字与画面“竞争”是徒劳无益的。要知道观众收看电视时的状态是将注意力集中于画面上,边看边附带听解说。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时不必对画面作任何解说,观众即已看懂。因此,要将文字解说限制到最低点,起到点到为止、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画面同字发生“对抗”,文字就要给画面让位。 4.不要让观众去“猜画面” 当画面内容显示不够明确具体时,解说就有必要进行具体提示或明确介绍。当画面出现的内容使观众难以判断,即使画面展现的是特定人物或具体事情,解说则有必要告诉观众特指的人物是谁,事情是什么,比如,画面上出现一个观众不熟悉的地方,虽然画面很具体,但是观众要猜测到底是哪,这时解说要尽快告诉观众。再比如,画面上出现一个人物,或一群人无论是否是大众所熟悉,都要尽快告诉观众这个人是谁,这群人是什么阶层的,不要让观众去推测。另外,更不要在另一个人出现时介绍前一个人,或者人物还未出现时就已介绍完毕。 电视新闻报道,常常要从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选择不同人物、不同事物来进行报道,记者进行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选择加工,最后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因而,记者在现场采拍时,就要弄清楚哪些内容用画面展示,哪些用文字表达。如果自己不清楚,写作时容易忽略,就会出现让观众“猜画面”的情况。 5.要让观众“进入画面” 解说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让观众注意画面。那么,怎样才能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呢? 解说应格外心小不要分散、打断观众注意力,也不要干扰观众的收看。美国著名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钟康妮认为,电视写作写什么内容固然重要,但是怎样写则更为重要。这里边就有一个技巧问题。通常,要注意这样一些问题: 其一是解说不易过满,过满的解说会使人感到厌烦,成为一种干扰,令观众心烦意乱。有时,体育现场比赛转播,解说过满,就会产生这种情绪,其中的道理是一样的。 其二是解说不易旁牵它涉,同新闻毫无关联的解说会分散观众注意力。解说扯的太远,观众注意力就会从画面上离开,去琢磨解说的内容到底同新闻有什么关系,如果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联系,反而使观众忽略了画面提供的信息。 其三是解说不易绕弯子,过多的设置文字障碍,就会打断观众的注意力,去琢磨解说的含义,到底要说什么,说的是什么意思。观众注意力一旦从画面上溜走,对新闻的印象就会减弱。电视解说一听即过,卖弄文字是徒劳无益的,观众不会去咀嚼它,更不会去重读它。 其四是解说不易平铺直叙,平淡的解说不能调动观众的听觉注意力,往往令观众提不起精神。观众收看电视的状态是这样的,先是看画面,附带听解说,当听到重要的信息或有趣的新闻,眼睛往往紧盯着画面,关切地注意以下的内容。 记者要避免平铺直叙,有效的办法是将重要的信息、有趣的故事、精彩的引语和富有人情味的内容用生动地文字表现出来。 六、不要罗列数字 在电视新闻导语中,数字表明增加了细节,因而数字大都安排在主体中提及。 如果有必要在导语中使用,则应选择一个最重要的数字,并且安排在导语末端,为什么呢?因为重要的数字放到前边,观众一听即过,如果是听到一个信息,再听到一个细节就容易记住。 例如,“京通快速路发生一场车祸,致使一人死亡”。 观众先知道发生了车祸,然后知道最严重的结果。如果在导语中罗列数字,告诉几辆车相撞,多少人受伤,重要的部分就会淹埋其中;如果写成“由于一群民工穿越京通快速路,引起起一场人为车祸,造成十多人受伤,一人死亡,三辆汽车受到不同程度破损”。观众对这样导语不易记住,导语中先讲了原因,又讲了一堆细节, 很容易使观众忽略重要内容。 无论是在主体中还是在导语中,都不能提供一连串数字,那样重要的数字就会埋在其中,得不到强调,观众也无法全部记住。 为了使观众对数字加深印象和理解,新闻对用数字说明,对比时最好再打出字幕、图表。 使用数字时,还要注意要经得起推敲,有些数字的来源最好有据可依。 七、又紧又松的结构 电视新闻的写作在节奏上是一种又紧又松的结构方式。 其理由是:记者要调节画面。换句话说,一是要给观众留出看画面的时间;另一方面要给画面留出自己说话的时间。 一般而言,稿件的每一句话不一定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所选用的每一个词必须是有理由的。 有时,当没有足够的画面来说明事实时,就应该有一个比较详尽的文字稿来支撑画面,这时候, 文字的结构就比较明快、紧凑。有时,观众可以从画面上获得明晰的感觉和印象,文字就不必过多解释。某些画面展示特别重要内容,文字可以画龙点睛的话,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时候,文字结构就比较松弛、舒展。 广播新闻也许用6 秒钟 24个字介绍3 个人物,电视新闻则要用 12秒钟24 个字来介绍。比如,广播新闻稿可以这样写:“参加晚会的有著名台湾歌星×××、×××、×××、×××。”但在电视新闻中,这样介绍却不行。因为画面上同时出现4个人,观众分不清张三李四。记者要给每一个人拍下特写镜头,分别让每一个人的面孔在画面上至少停留3 秒钟,这样就持续 12秒钟。播音员解说时,不能一口气念完,要根据画面稍有停顿。微信号:132128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专题片配音
复制微信号
如果您想把广告词制作成真人有声广告录音或手机彩铃,请联系本站客服QQ:7355753 微信/手机:13212829820 ,我们专业录制制作各类广告录音配音和手机彩铃,几十元就可以为您量身定制专属您的手机彩铃及广告配音。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专题片配音
复制微信号
- 上一篇: 最新录音笔报价
- 下一篇: 网络配音的价格不均等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