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录音文案正文

电视专题片脚本:鲁派内画艺术

    方寸里的乾坤(电视专题片脚本)         

    ——神秘的中国鲁派内画艺术


    解说:二零一六年初冬,寒风乍起时节,坐落于鲁中腹地、山城博山的炉神庙里,却是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四面八方的人们扶老携幼来到这里,欣赏一场鲁派内画展,热切而赞叹的议论声,为这个寒冷的清晨平添了几份暖意。

    内画,是最值得博山人骄傲的传统工艺之一,它的制作技艺在这座山城已经延续了一百多年,而最初的起源,却是来自于老北京的皇城根下。

    据史书记载,明代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向当时的万历皇帝进献了鼻烟等贡品,因为鼻烟具有通窍提神的功效,因此很快在皇亲国戚、王侯将相间流传开来,时至今日,我们在《红楼梦》中,还能看到贾府众人用鼻烟治疗伤风感冒的生动记载。

    鼻烟的风靡,使得各种材质和样式的鼻烟壶也身价倍增,这其中,最珍贵的,就是能在内壁上作画的鼻烟壶。而这种在鼻烟壶内作画的内画艺术,一度被视为一项高深莫测的神秘技艺,被京城内画艺人们密不外传。

    那么,这项神秘而精巧的技艺,是怎么走出老北京的四九城,来到千里之外的山东博山扎根繁衍的呢?在之后一百多年的时光里,它又是怎样经过一代代艺人的改进,成就独树一帜的鲁派内画、并最终反哺整个内画行业发展的呢?

    内画技艺被带到博山,这其中最大的功臣,是一位行走于北京城的博山商人——王凤诰。

    (王凤诰后代、山东省内画大师王绪有采访1:)

    解说:博山,是中国乃至世界琉璃的起源地,琉璃在古代被尊称为“药玉”、“佛教七宝之一”,是堪比珍珠玛瑙的珍贵物件。当王凤诰带着内画技艺回到博山,自然而然的,就把琉璃作为他创作内画壶的首选材质。

    初学内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竹笔尖很硬,根本就蘸不上多少墨,要想在口径只有豆粒大小的鼻烟壶里作画,难度可想而知。王凤诰开动脑筋反复琢磨,终于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用嘴把竹笔尖咬成扫帚样,然后蘸墨,这一招终于解决了蘸墨少的问题。

    可是,没等王凤诰高兴多久,又一个困难迎面而来:琉璃材质美则美矣,却过于光滑,很难在上面作画;而且即使勉强画上图案,但因为琉璃非常通透,也导致鼻烟壶两侧的画面容易混淆,很不雅观。

    捧着那小小的琉璃鼻烟壶,王凤诰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艰难摸索……

    (王凤诰后代、山东省内画大师王绪有采访:2)

    解说:精美绝伦的琉璃内画鼻烟壶问世,是内画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艺术家们用特制的竹笔,在口小如豆的瓶内反向作画。作画时,气收丹田之中,发力于手腕之上,精细之处非目力所能及。和玛瑙、玉石相比,琉璃内画壶造价低廉、晶莹剔透,博得了人们的青睐,很快风靡京城。人们手握这奇妙的东西,或把玩,或馈赠亲友,争奇斗艳,成了当时的时髦风尚。

    大批订单纷纷涌向博山,王凤诰面对供不应求的现状,慷慨的把琉璃内画的制作技艺传给了博山画匠毕荣九。毕荣九早年画壁画、塑神像、装裱字画,技艺精湛,功底深厚,在他的手里,内画技艺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毕荣九也成为和京派内画名家周乐元、叶仲三等人齐名的内画大师,名贯中西……

    当今天的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们欣慰的发现,鲁派内画的发展是幸运的——因为无论是千辛万苦破译出内画绝技的王凤诰、还是被誉为“鲁派内画巨擘”的毕荣九,都没有狭隘的把这门技艺当成不传之秘;与之相反,他们毫不藏私的把这门技艺传授给了博山许多陶瓷、琉璃行业的艺人,一时间,内画之风在博山广泛兴起,逐步形成了以毕荣九、袁永谦、孙谭普、薛向都为代表的山东画派,鲁派内画,由此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解说:历史的长河,在前行的路途中总是充满了曲折,当鲁派内画的前景看似一片光明时,大时代的考验却接踵而至:随着清政府的倒台,最热衷于收藏内画壶的八旗子弟、王公贵族们被赶出了历史的舞台;列强相继入侵,百姓民不聊生,让刚刚踏上发展快车道的鲁派内画,陷入一片愁云惨雾之中:众多内画艺人难以养家糊口,只能被迫改行,来之不易的鲁派内画技艺,奄奄一息,濒临失传……

   (薛京万徒弟、内画大师王孝诚采访3)

    解说:寒风肆虐之下,大批的植物凋零了;然而肃杀的严寒终究会过去,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号召恢复失传的工艺美术产品,扩大出口贸易,这为鲁派内画鼻烟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1956年,博山美术琉璃厂成立了内画小组,聘请薛京万、张文堂两位内画专家恢复内画生产,鲁派内画,终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薛京万,是鲁派内画、乃至整个中国内画行业中不得不提的一位大师级人物,他不仅承袭了毕荣九等巨擘的创作技艺,而且在此基础上,他将内画颜色从水色改为瓷色,经过加热固定后,彻底解决了内画遗水褪色的问题;之后,他又用毛笔代替竹笔作画,使画面线条更加流畅,工细蕴藉,将内画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为博山乃至全国内画艺术水平的提高及独特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薛京万徒弟、内画大师王孝诚采访4)

    解说:在革新内画创作工艺的同时,薛京万和张文堂还陆续招收了若干批学员。1960年,博山又开办了内画技校,仅一次就招收学员50多人,学习人员的不断增加,为鲁派内画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鲁派内画逐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1965年,博山内画艺人李克昌创作的《十八学士登瀛洲》开创了博山内画中、高档产品的先河。1971年,王孝诚创作了《梁山一百单八将》内画鼻烟壶,在十五厘米的内画壶中,栩栩如生的呈现了一百零八个人物,线条工整蕴藉,形象生动传神,轰动海内外。

    自此,许多博山内画艺人都在向中、高档作品方向探索,鲁派内画也走过摹写、移植的婴儿期,走向以创作为主旋律的成熟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内画艺术特色,被国内外收藏家、爱好者和国际烟壶协会誉为“山东画派”。

    解说:1978至2016,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三十八年,“突破”,成为这段历程中最鲜明的代名词之一。风云际会,国家、民族、行业,都在这段激荡的风云中涅槃成长,鲁派内画,在二十一世纪初的今天,几经淘洗整和,逐步走向了快速稳定的发展轨道,“创新、传承”,成为鲁派内画发展的主旋律:

    2014年12月3日,鲁派内画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6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琉璃制作传承人培训班”在山东艺术学院拉开帷幕,四十名内画工艺大师和手工艺从业者参加培训,让学员在课堂学习和参观考察过程中,将鲁派内画传统技艺与现代创新融合贯通;

    2016年9月25日,第三届中国(博山)琉璃艺术大师收徒仪式在炉神庙举行,“中国琉璃内画张”张广忠按照传统收徒方式,将九位弟子列入门墙,成为鲁派内画的又一大喜讯……

    百年沧桑,一代代鲁派内画艺人,凭借勤劳智慧,开拓创新的精神,完成了鲁派内画从“萌芽——振兴——衰落——到重生——壮大——发展”的涅槃,穿过这门艺术的百年变迁,我们触摸到的是整个中国传统工艺发展的缩影,感受到的是一个个精美绝伦的内画壶背后,一代代创作者的心血和汗水,他们的力量汇集在一起,推动着鲁派内画脚步扎实,继续前行!


微信号:132128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专题片配音
复制微信号

如果您想把广告词制作成真人有声广告录音或手机彩铃,请联系本站客服QQ:7355753 微信/手机:13212829820 ,我们专业录制制作各类广告录音配音和手机彩铃,几十元就可以为您量身定制专属您的手机彩铃及广告配音。
版权声明

本广告录音词为中国广告录音门户网所有。
未经中国广告录音门户网许可,不得转载。

本文链接:http://guanggaoluyin.cn/luyin/3830.html
复制成功
微信号: 132128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专题片配音
我知道了
添加微信
微信号: 13212829820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专题片配音
一键复制加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