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进小康—谷城县“三级共建小康新村”活动纪实
这里曾因盛产五谷而得名“谷城”。“八山半水分半田”的自然概貌,造就了这里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古往今来,人类文明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人类的一个又一个梦想也都逐步实现。今天,这里的农民正在把追求了许多年、仍割舍不下的小康梦想,最终变成现实。
解放初期,我们想的就是,有一碗饱饭吃、有一点儿合体的衣裳穿,就觉得是不错,就是“小康”了。
往日说什么叫“小康”,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提前就实现几年了。
过去还说“三转一响”,是指脚踏车、缝纫机、手表和广播。现在又变了,全部变完了,变成农用车、摩托车、空调和大彩电。
依我看哪,将来在农村住别墅、买小车是个很正常的事。
将来是:吃穿不愁住洋楼,逍遥自在乐悠悠,生财有道环境好,城市上人都往我们这儿跑。
近几年来,谷城县先后两次登上了全省“农村党的建设先进县”的领奖台。然而,谷城县的决策者们并没有因此而满足。面对改革发展中基层组织建设出现的新问题,他们又在进行着新的思考和探索。
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要加强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那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个宏大的命题,如何在我们的基层得到落实呢?
我们认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也注重实效,改善我们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的质量,提升我们广大农民的整体素质,把广大老百姓最关心、最需要的事情放在我们的心上、抓在我们的手上,落实在我们各项具体工作中,通过我们不懈地去努力,能够收到一些实效,应该是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首要任务。
经过调查研究啊,我们认为应该结合我们谷城的实际,围绕全力打造生态、诚信、和谐的谷城,在全县开展“深化三级联创,共建小康新村”的活动,就是希望以这项涉及到我们广大老百姓最根本利益的活动,作为一种载体,来加强我们农村党建工作,力求使我们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谋事、干事中服务我们农民群众,提高自身的能力,在实践小康社会中成为我们“三个代表”的忠实实践者。
2004年3月,谷城县委决定整合县、乡、村三级组织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党建成果等资源优势,围绕改善生产条件、改造人居环境、改变落后习俗、建强“五好”班子,在全县开展“三级共建小康新村”活动。按照“整体规划、试点引路、分步实施、逐步推进”的思路,县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小康新村的整体建设规划,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求从2004年开始选择6个村作为试点,以后每年建成30个以上的小康新村,力争到2010年,使全县80%以上的村达到小康标准。目前,首批6个小康示范村正引领谷城农村,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进。
我们在深化三级联创、共建小康新村的工作中,明确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责任。就是县委牵头抓总,乡镇协调配合,村组组织实施。我们在帮扶的机制上,一方面,我们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将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地投入到小康新村建设中;另一方面,我们按照每个部门帮扶一个村民小组的要求,确定了33个县直部门,分别包保6个示范村的33个村民小组。
这是五山镇堰河生态文明新村建设规划图。今年年初,北京的环保专家来到这个村,他们被这里的生态环境所吸引,更为这里人们建设小康家园的激情所感动。他们就按照“世界地球村”的标准,无偿地为该村进行了勘测、设计和规划。这个茶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小山村,将成为第102个“世界地球村”。
小康蓝图已经绘就,抓好实施最为关键。为了确保6个小康示范村能够顺利建成,县委实行了领导包村驻点制度,几位书记和组织部长每人分别联系一个示范村,直接负责示范指导、协调督办等工作。在县领导的带动下,县直各有关部门、乡镇、村也都结合各自的职责任务,采取主要领导亲自抓、固定专人常年抓的办法,真正把小康示范村的建设工程抓落实。
通路、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是小康新村建设的重要工程。围绕“五通”工程的实施,县、乡、村各级纷纷行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大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空前高涨。
我们全镇的党员干部积极地行动,通过示范引导、搞好服务,来参与这些工程的建设,把惠农、富农的这些实事抓好抓落实抓到位。
为解决田河村2组“断头”路的问题,作为包组的责任单位,县教育局发动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捐款4万多元。村支部书记杨正成经过东奔西走,又从交通、水利等部门争取回50多吨水泥和炸药。修路的资金、物质到位后,如何组织村民投工投劳,又成了杨正成的揪心事。
税费改革以后,取消了农建工,取消了“三提五统”,(使)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面临着很大的困难。我们目前还有一个组没通水泥路,通过党员和群众代表一致提出来进行大会票决,我们召开了群众代表会一致通过,由群众愿意出力的出力,愿意出钱的出钱,愿意出物质的出物质。
公路修到了我们家门上,为了我们的福利,县里和镇里、村里(的领导)给我们操了这么大的心,出了这么多的钱,我们出点沙、出点力,这也是我们应当的责任。
村民们纷纷捐款捐物、投工投劳。经过3个多月的苦战,他们硬是从这悬崖峭壁修出4公里的水泥路,从而使田河村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
目前,在6个小康示范村,90%以上的农户通了自来水;80%以上通了硬化公路;100%通电、通广播电视;70%以上接通了程控电话。
看似几个枯燥的数据,可在农民的眼里,那是用一串串闪亮的音符,谱写成的一曲曲小康乐章。
如果说“五通”工程的实施,着实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那么,随着建沼气池、改厕、改栏、改厨这“一建三改”工程在千家万户的竣工,则让农村人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
今年,我们抓住国家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机遇,争取到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176万元,集中在6个小康村建设沼气池,同时配套改厨、改厕、改栏,每户补助800元,使6个村80%以上的农户都能使用上沼气。
通过这建沼气呀,基本上是每个家庭一年要省千把个煤,省三、四千斤柴禾。第二呢也增加了农民收入。以前呢,农村一家基本上只养一头猪,基本上够过个年(用),现在基本上一个家庭都要养3、4头猪,基本上有2、3个要(卖出去)。第三个呢是改善了农村的卫生环境,改厨、改(猪)栏、改厕,改善了环境。
卫生环境的改善,也进一步增强了村民的卫生意识。如今,走进这些小康示范村,清风扑面,神清气爽。你或许会对这每家每户门前的两个垃圾桶感到疑惑。那是村民们对生产生活垃圾进行初步分类,然后,再由村里的保洁员按环保要求进行集中分类处理。
过去,垃圾没分类之前,田里、院子里、堰塘里、路边上,到处都是垃圾,又不卫生,对人身体又不健康。垃圾分类以后,又卫生,又健康,村民们非常欢迎。我看呢,比一般的城市还要好一点。
伴随着村民们生产生活习俗的改善,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农村悄然兴起。不少农民在自己家里开办了“农家饭庄”、“农家茶庄”,兴起了集旅游、观光、休闲、食宿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这既丰富了城乡文化生活,也开辟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今年,我们紧紧抓住小康示范村(建设)机遇,以建设生态家园为突破口,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依托农户开发了一批农家茶庄、饭庄,同时,开发了一批绿色环保产品。这不仅为农户的增收找到了新的渠道,而且,培养了一大批会种植、能加工、善营销的土专家、田秀才,为我们村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堰河村无职党员游帮立,通过买断村里的200多亩茶园,办起了“双建双带”示范基地,成为全县有名的“双建双带”标兵。今年,他又注册50多万元资金,成立了天艺茶叶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吸引100多名群众在此务工,一年支付村民劳务费就达20多万元。
我作为一个党员,我在想,我应该做些什么,我和我们的合伙人在一起共同商量,根据这个茶叶发展形势,我们组建一个股份合作制公司,把周围的老百姓和小一点的厂,共同组建成公司以后呢,能够把我们的产业做大做强,能够带动当地的老百姓共同致富奔小康。
在小康示范村建设活动中,涌现了一大批象游帮立这样的党员。不管是发展公益事业,还是引进发展项目,不管是树立小康样板,还是传播先进文化,他们总是奔走呼吁、率先示范。
这是堰河村文化中心户江才芝的家。村民们总喜欢来这里来观看科技光碟,借阅文化书籍,咨询农业知识。
村里呀、镇里呀给我们扶持了一部分,我们自己也投出了一小部分。(比如说)这碟子呀,隔壁邻舍可以租去看,这书哇,他们都可以租去看,看了我们也不要钱。
原先到别处买(书),只买那一本、两本。现在呢,不用买,直接到这儿来看。
今天,这小小的“文化中心户”正成为农民求知求学的课堂、了解政策信息的窗口,它所播撒的知识正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明灯。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要有新思路。在“三级共建小康新村”活动中,城关镇邱家楼村根据他们地处城郊的地理优势,提出了建成城郊开发型村庄的发展规划。
我们感觉到压力最大的就是发展不够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作后盾,就很难真正地达到小康。今年,我们将借助县、镇领导的力量,利用我村地理优势,也就是邻近县城、接近城郊的优势,发挥我村个体户多的特长,我们计划发展建设“三条街”,就是服务业一条街、水果批发一条街、建筑建材一条街。
党员皮国山,是邱家楼村最先富起来的人,作为小康示范岗上的无职党员,他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更没有忘记周围的乡亲父老。他主动承包了村里濒临破产的砖厂后,很快就把厂子盘活,每年安排80多个村民到砖厂打工,不仅使村集体有了新的收入,而且也带动了村民发家致富。
地处石花镇西郊的平川村,过去由于部分党员干部满足现状,小富即安,村里一直没有突破性发展。在“三级共建小康新村”活动中,村党总支制定了建成工业主导型小康村的新目标,成为推动平川村发展的新动力。
过去,我们认为我们平川发展得很不错。在新一轮“五好”支部的创建中,我们到江浙去参观学习,感到差距很远。回来以后,我们按照全县小康村的发展目标,要达到人人致富有门路,户户发展有项目。
今年9月,平川村党总支被省委表彰为“五好”村党组织。目前,村里共发展企业14家,建成个体工商户250多户,呈现出干群一心想发展、谋事业、奔小康的喜人局面。
“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县各基层党组织自觉地把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干部“双建双带”、重大村务票决、村民定期说事等制度,有机地整合起来,共同作用于小康新村建设之中,不仅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大发展,而且使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
经过将近一年的集中建设,6个小康示范村己基本实现了“八有”,即:有“五好”村党组织;有2010年发展规划、中心街道基本形成,公益设施基本配套;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村级示范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与率达到85%以上;村民有舒适的住房,人平住房面积达40平方米以上;农户有完善配套的庭院,院内硬化、美化、绿化布局合理;平均每户每年有1万元以上的稳定收入;有科技致富明白人;有良好的社会风气。
“三级共建小康新村”活动的初步探索,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抓好党建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思路。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以“三级共建小康新村”活动为抓手,整合多年来我县取得的多种形之有效的党建成果,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小康建设的主战场,使党的建设在服务小康建设中,更富生机,更具活力,取得更好的效益。
这是邱家楼村几位村民自发组成的文艺宣传队,每逢春节、元宵、国庆等喜庆的日子,他们都会走上街头、走进农家小院,拉起二胡,唱一些自编自谱的新曲。
党风正,民心顺,小康政策暖人心;
学科技,奔富门,共产党员当尖兵。
“五通”“八有”传喜讯,邱楼面貌一派新,
文明户,文明村,农村处处赛城镇。
…… ……
谷城县创造性开展的“三级共建小康新村”活动,在全县上下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谷城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不竭的动力。而今,谷城55万人民,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密节奏,以敢叫日月换新颜的豪迈气势,合奏着高亢激昂的小康乐章。
2004年10月,中共襄樊市委在谷城召开了现场会,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三级共建小康新村”活动。
添加客服微信好友, 低价制作各类真人广告录音,专题片配音
复制微信号